面對這片9萬坪的土地,是從沒有過的經驗,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俯視著這塊土地描繪著心中的想像,時而進入空間的情境思考高層的變化與佛像的配置。這一遠一近的來回過程,面對巨大尺度、 斜屋頂樣式,令我毫無自信能將它做好。依照過往的案例經驗,圓山飯店、中正紀念堂、甚至紫禁城的雄偉畫面,在在讓我難以認同東方的美。
然而對於詩人、畫家所寫所繪的想像意境,卻仍是我們內心所追求的風景。
乃夫說:西方人追求畫如風景,東方則追求風景如畫!
儘管目前想像與實踐還有很遙遠的距離,但我們可以盡情想像心中的意境,遊歷模擬的空間場景,藉由模型進入心中的想像。意外的,斜屋頂有著平屋頂所沒有的柔和,巨大的量體氣勢也因此削弱了一些,一群一群的圍合空間如同碎型般的生長著,延續著生命之樹不斷的生長。
設計中,乃夫亦提出:面對街廓與環境,西方採取解決問題的對應與劃分,東方則利用借景的方式將周邊的環境景色融入基地內。因此,我想像遊走在學堂裡時時看著眼前的園林,抬頭望見諸佛,更從建築的縫隙中眺望漁港、溼地、大海的景色。這次的設計不是那麼的燦爛耀眼,但我能想像著遊歷的驚奇,夢想中的詩意雖然比真實來的美麗,卻總是在描繪出來後,才能更努力的實踐。
人為何而來?我想不問為什麼,美麗的風景自然能夠吸引人們前來。
心之所向。人們心中總是描繪著烏托邦,這樣的理想不僅僅是創造美好的環境,更重要的是認同的心,與堅定的信念。
這些日子以來,謝謝元根夥伴的協助與大力支持囉!
特別感謝水草、慈慧、政傑、小逗、敬雯、奕儀、之之、坤泰、千峯、淞鋒、八比大力相挺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