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拜訪彩虹來了自宅,就像當初探訪其店舖,最讓我感動的,是那些由建築業角度來看,會說是”不精緻”的部分。
在彩虹來了店內,我們在這個空間待了很久,敬雯說起,我們用五十萬作出的空間效果,其實五萬也有機會達成。我們無法蓋房子給所有人使用,但可以提供靈感給人仿效。好的空間,並不是專業人士才能塑造,也並非砸重金才能完成。造價與價值之間的影響,並不絕對等比的。
卓越牙醫診所 彩虹來了概念店
(元根牌烤漆格柵+元根牌採光罩) (收購水溝蓋浸染油漆+透明浪板屋頂)
兩個空中步道背景、目的、手法都不同,卻撒下了相同的靈光
新作鐵件垂直梯,何嘗不能被游泳池梯取代呢?相對於ERIK參觀洞屋時,感歎自宅作的不夠”好”。其實我反而傾心他們,處處留下顛覆的巧思與故事痕跡的”可愛”。建設事業體必需考量市場受度與生產合理效能,再怎麼勇於突破,也必需提醒自己要走在理性的範圍內,作的是「好的生活居所」這個範疇,自力改屋的人作的則是「反映理想自我」的境界。
於是讓人心煩的問題不斷浮現;居住是必需的,好的住所也是基本的,為什麼它們經常所費不貲,甚至讓人終其一生都追求不著?
如果「開發」意即,衡量公司能健康運作的動能、訂下合理利潤的產品、設定有能力消費的族群,在生產以及賣出之間,能夠實踐我們對好住宅好設計的見解,已經是非常可貴之事。可是我也常自問,這中間是否某個環節有缺憾,致使我們往往只能服務同一種對象。
於是「系統開發」變成一件令人振奮的功課。
↗小開的KT板預鑄堆置場
「小開」這個字眼真可愛,意思是給小開買的房子,還是買了將來變小開?或是小型開發的暱稱呢?
環境過度耗損的今日,讓我們這一輩人對於「開發」有義務保持一定程度的敏銳。開發究竟是找一塊未竟之地,發揮其作用,然後鼓勵密度過高的城市人口至此發展;還是將它作為建築人揮灑的樂土,蓋出一棟棟傑作,給出的起價的買主收購下來,作為與身份相襯的收藏,或用以安心的資產,閒置於該地。要從後面這種處境步向前者,也許不是三五年內能夠達到,只能期許每一個在土地上創作的人,下筆能謹慎用心。
而身為傳達工作者的我,也希望工作內容層次能夠跳脫,從告訴人們「這房子值得你買」,變成傾訴「這房子多麼好」的境界。雖然兩者好像只是換個說法而無差異,心境上卻是絕對的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