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這是Felica建築&設計職業學校,稱為<FUTURO>的UFO形住宅。芬蘭建築家於1960年發表的實驗住宅,想讓學生們直接接觸到名建築的仲川孝道校長,將引進到日本兩間中,由學校購買其中寶貴的一間。「最重要的是,用自己的眼睛,同時動手做,以此從中學習。」。仲川校長提倡的這項教育理念,也能實踐學生在在學中就能蓋房子這項驚人的課題。學校準備土地,學生畫圖,選廠商,到現場監督直到竣工都全程參加。谷尻先生對於這項課程也有「非常受惠的環境」的感覺。因此參觀了學生建造的家,前往拜訪這所學校所在的群馬縣。
谷尻先生參觀的是學生的第六代作品<街中的巢>(2012年春俊工),從學校開車僅需幾分鐘,ㄇ字形的居住空間及被其包圍的露臺為特徵。谷尻先生馬上就從這間房子的圖面開始探討。「連細部都畫很詳細。跟專業人士比起來毫不遜色呢。我在學生時代可畫不出這樣的圖(笑)。」谷尻先生的感想連仲川校長也不禁微笑。
「設計需要仔細的教導。只是,學生在踏實實踐中,還有需要學到技術以上的目的。」仲川校長看了許多以建築為志向,但在嚴格的就業以及長期累積下受到挫折的年輕建築師。「那麼,在學生時代如果就能了解創作的喜悅,以此為糧食,我想就能夠繼續走下去。想要學建築的學生不可能想做模型。只是因為不能做實體物只好以模型來忍耐罷了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我們給他製作的環境,想讓他快點了解建築真正的喜悅。希望他能體會到 成功了! 像這樣大喊的成就感。」
谷尻先生也說「沒錯。而且能有建造一次家的經驗,一定還會想要再建造什麼。」。
「我是需要完全的被磨練,從現場來學習建築的類型。舉例來說,到現場才會知道窗戶是這麼做的,自己也會慢慢改變圖面的繪製方法。如此一來,才會繼續創作東西的樂趣。
建造家是在三年級到四年級的時後。兩年完全沉浸在建築的世界裡。建築設計工學組一個年級30名,一般大約在10人的小班制,首先大家提出100件以上的提案,再整合成一個案子,同時充實內容,邁向詳細設計。此後向廠商的評估,與政府機關的申請,在現場確認狀況以及溝通......等,這些步驟不會因為是學生就可以省掉。由仲川校長帶頭,聚集了一級建築士的教師們,前輩後輩的交流也很親密的<Felica>,已經超越職業學校的框架,也許可以說是一間公司了。只要入學,有著活生生的建築教材的優渥環境正等著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