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是人類創作行為中,規模最大的一種。所以它如此地引人注目。
正因為繁複與巨大,常常一回神,怎麼還像是沒動靜、還是這些內容…
在作品亮麗發表之前,這樣的日子好漫長。我想一定是建築落實的成就感也相對的大,所以足以驅動每一個建築人。相較於其他產業的週期,像是我之前從事的廣告工作,週期極短、頻率極高、成就感小,這種格局的落差。我總想像建築為巨人的腳步;一步雖久,距離卻大。
想起宮崎駿所說的, 以下摘自《出發點1979~1996》
人類的一步、老鼠的一步
我在畫動畫的時候曾經研究過各種生物路的速度,也曾經在窗邊盯著跟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,偷看他們走路的模樣:差不多是一步○.五秒,也就是一秒鐘走二步。那麼,老鼠走路的速度有多快呢?要是這麼小的一隻老鼠也像你們一樣一步○.五秒,那麼從這裡走到這裡應該要花很多時間吧。牠的一步那麼小,還要花○.五秒,簡直就像在拖著腳步走了。但事實上,我們看到的小老鼠都走得很快吧?人類甚至覺得老鼠不走路,都是用跑的,可見牠們的一步走得有多快。
要怎麼用二十四張圖來表現一秒之內的動作呢?──小孩子一步走○.五秒,大象一步二秒、小老鼠一步快得數不清──這麼一來,雖然我認為大家所認知的一秒,其時間長度應該都是一樣的,但同樣的一秒鐘,大象感覺到的一秒和人類、老鼠或蜜蜂所感覺到的一定不同吧?跟蟲比起來,我們的壽命恐怕是牠們的幾百倍吧。若說一隻蟲的一生還不及一個人的百分之一,那麼,我們的一秒鐘對蟲而言可能就像一百秒那麼久吧。
蜜蜂會躲雨
對這隻小蜜蜂來說,雨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呢?
人類應該看不清雨滴吧。既然看不清楚,可見我們對雨滴的形狀都是想像的;人類會想像水掉下來的時候是這個樣子,然後憑著想像畫畫,因為我們沒有蜜蜂那樣的眼睛。不過,我們知道太空船裏的水滴是什麼樣子。在無重力的狀態下,灑出來的水會慢慢飄在半空中,軟軟的、一團一團的;東凹一塊、西凸一角的,變來變去沒有固定形狀。如果有一隻蜜蜂在雨中飛,會不會看到這邊有一滴、那邊有一滴、對面又有一滴泥?牠看見的雨滴,說不定就是這樣一沱一沱的,牠只要找中間的縫飛過去就不會沾到水了。如果我們把這一段畫成動畫片,大家會知道這是在下雨嗎?可是我猜想,搞不好在蜜蜂的世界裏,下雨看起來真的是這個樣子。
鳥兒應該看的見風
飛滑翔翼的人利用禿鷹來發現上昇氣流,禿鷹又是怎麼知道那裏有上昇氣流呢?我只能想到:一定是老鷹看得見風、看得見氣流。說是這麼說,但空氣沒有顏色,其實還是看不見的。我只是很大膽的想像、假設,有上昇氣流的地方,會不會像是有一團空氣結塊向上浮,而其他地方則看起來像是有空氣塊往下沉?如果真是這樣,這半空中的景象看來一定很微妙。但這畢竟是我自己一個人的胡亂想像,還是得問問鳥兒才知道。